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食品动物疫病防控应对措施
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人们都投入到人民战“疫”的战争中,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当前也是冬春交际的季节,也是食品动物疾病多发的季节,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为稳定畜禽生产,保障老百姓肉类的稳定供应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提出畜禽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技术要点如下:
一、完善生产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动物疫病防护网
食品动物生物安全体系(Biosecurity)主要是防止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进入养殖场,感染和威胁畜禽健康所采取的一序列安全防控措施,保证畜禽养殖全程健康的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主要是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即是控制好养殖场病原微生物的“进”与“出”,关键是对养殖场的人员、物料和环境的控制,手段是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和检疫。在食品动物生产的生物安全管理过程中主要做四个字:灭、消、清和隔,基本可以保障养殖场安全健康生产。
(一)、灭
“灭”字主要是控制灭鼠、虫、蝇、蚊等活动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进入养殖场,这些生物常常是病原的中间宿主,如果与食品动物进行接触,一旦病原的繁殖和传播等条件适合,病原微生物便侵入食品动物导致疫病的发生。
(二)、消
“消”字主要是做好场外消毒和场内消毒。场外消毒包括对进出车辆、人员、及产品销售的消毒工作。场内消毒主要包括栏舍、场内器具、舍内通道及地面、料线等进行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做到“七分清洗,三分消毒”,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见表1和表2。
消毒方法 |
灭杀病原体方式 |
适用范围 |
|
物理消毒 |
紫外线消毒法 |
紫外线照射 |
物体表面和空气 |
焚烧消毒法 |
火焰焚烧 |
垃圾、污物 |
|
煮沸消毒法 |
金属制品和耐煮物品 |
||
干热消毒法 |
实验室器皿、金属器械等 |
||
化学消毒 |
喷洒法 |
消毒液喷洒物体表面 |
地面、墙壁、畜体表等 |
喷雾法 |
气雾发生器将消毒液制成雾化粒子 |
畜舍内空气、畜体表、带畜消毒 |
|
浸泡法 |
预消毒物体浸泡于消毒液 |
饲养工具、治疗与手术器械等 |
|
熏蒸法 |
在密闭的舍内生成消毒剂气体 |
畜舍内空气、缝隙、舍内物品 |
|
生物热消毒法 |
微生物发酵产热 |
粪便、垫料 |
应用范围
|
推荐消毒剂种类 |
|
道路、车辆 |
生产线道路、疫区及疫点道路 |
氢氧化钠(烧碱)、生石灰、含氯消毒剂 |
车辆及运输工具 |
酚类、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 |
|
生产加工区 |
大门口及更衣室消毒池、脚踏池 |
氢氧化钠、含氯消毒剂 |
畜舍建筑物、围栏、木质结构、水泥表面、地面 |
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过氧乙酸、过硫酸氢钾类 |
|
生产、加工设备及器具 |
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过硫酸氢钾类 |
|
环境及空气消毒 |
次氯酸、过氧乙酸、二氧化氯 |
|
饮水消毒 |
季铵盐类、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次氯酸等含氯消毒剂 |
|
人员皮肤和手消毒 |
含碘类、次氯酸、乙醇+氯已啶
|
(三)、清
“清”字的主要目的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条件,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对患病的食品动物早发现,早清除。二是对动物粪便、饲料等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或洒布生石灰或按比例投放烧碱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清理的过程中要求快,停留时间越短越好,减少病原微生物借助废弃物繁殖的机会。
(四)、隔
“隔”字主要目的是减少传染病的传染源,减少健康动物对致病微生物暴露的风险。主要包括病畜的隔离和引种隔离。
病畜隔离:食品动物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建议及早隔离诊治,并对病畜之前的养殖环境和所用工具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传染病在大范围内扩散。
引种隔离主要目的是减少新引入猪群所携带的未知病原入侵原有猪群的风险,隔离期间由专人饲养,减少跟场内其他工作人员接触的机会。引种前,彻底清洗消毒隔离舍,检查饮水器、料槽及通风、温控等设备,提前准备消毒药、常用药、作业工具等。
二、增强畜禽健康水平、提升抗病能力
保障养殖动物健康,也是现代畜禽养殖的一个基本要求,动物的健康水平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因此通过加强动物疫苗免疫、加强动物营养水平的提升和加强动物养殖环境舒适度的控制来有效提升动物的健康水平提升动物对疫病的抵抗力。
(一)、加强动物疫苗高效免疫
根据在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动物个体和群体的抗体水平达不到相关要求,动物的免疫保护力不够。对饲养动物按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使其由易感动物转变为不易感是目前养殖场进行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动物免疫过程中,首先在疫苗的选择上,要选择国家重点企业生产或农业部批准进口的优质疫苗,同时结合本地疫病流行的血清型,选择高效安全且疫苗株的血清型与流行株相一致的疫苗。其次规范免疫操作程序,根据动物大小、健康状况来进行正确疫苗稀释度,疫苗接种前后7天内不使用肾上腺皮质酮类药物,接种菌苗不能使用抗菌类药物,接种弱毒活疫苗严禁使用抗病毒性药物。最后在免疫程序上要注意根据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和抗体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和免疫间隔时间,同时要根据不同疫病发生的日龄、季节规律岔开接种时间,避免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或频繁接种产生的相互干扰和应激。
(二)、加强动物生产车间环境舒适度的控制
主要做好养殖舍内温湿度的控制,做到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暖。低温高湿环境容易导致畜禽寒冷,高湿环境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高温低湿环境,空气干燥容易诱发畜禽呼吸道疾病。生猪养殖适宜适度为60-70。同时注意圈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粪尿、饲料、垫草的发酵和腐败,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
(三)、加强动物营养水平
在当前人为控制的逆环境下以高生产性能和高饲料回报率的生产条件下,动物的抵抗力、抗抑制性、免疫力明显下降。在养殖生产中种种迹象还表明,过分追求生产性能,而不考虑动物的生理、心理、行为学的基本需求,导致畜禽的亚健康问题突出。饲料的质量不仅是营养平衡的问题,也是控制疾病的重要环节。当非洲猪瘟来临之时,有学者就指出,提高饲料中蛋白水平,增强食品动物的体质,有利于提高抵抗非洲猪瘟的抗病能力。